君子论文网
君子论文网,专业代发职称论文,领航职称论文发表行业
为广大评职称的朋友出谋划策,为您解决论文发表难题,省心、省时、省力!!!
摘要: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音乐艺术发展的滞后性,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出现晚于象征主义诗歌,这使得其受到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从音乐的题材、创作手法、印象效果等都与象征主义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印象主义创始人德彪西先生本人也与象征主义诗人交往密切,他的很多作品的题材都选自象征主义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为例,解析在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盛行的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文化背景下,象征主义诗歌与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关键词;象征主义;德彪西;音乐
一、象征主义诗歌
19世纪末在法国以及西方一些国家兴起了一种名为象征主义的艺术思潮。诗人让.莫雷亚斯在1886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第一次提出了这个名词。他用“象征主义者”这个名字称呼当时的一些思想较为前卫的诗人。象征主义作为诗学以及表达方式,产生于19世纪的中叶。象征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波德莱尔和奈瓦尔。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应该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1857年发表的《恶与花》。在60年代,法国乐坛出现了象征派诗歌“三杰”,分别为马拉美、拉波以及魏尔伦。他们在不同方面发展了波德莱文以及奈瓦尔的创作思想,成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象征主义主张强调主观以及个性,象征主义者们反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如实的描绘客观事物,他们认为只有隐匿在现实世界背后的内在世界才是真实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主张直觉和意向;注重抒发个人感情,对外在事物的描写应该隐喻内心,以物言情。象征主义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极少运用直白易懂的方式表达内容,而是通过暗喻和象征的手法营造一种神秘朦胧的境界。这一创作手法,也使得很多象征主义诗歌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马拉美甚至主张诗歌不是让人理解的,它的作用是触动人的心弦,让人们产生共鸣。
诗人们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他们认为应使语言具有音乐的音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形象的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所以,诗人在创作时十分重视诗句内在的节奏以及旋律,从而强调音乐效果。在形式上则表现出一种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二、象征主义诗歌与印象派音乐的共同点
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而印象主义音乐则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期。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先生,在很多创作中都受到了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们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因为相同的社会背景以及艺术上的共同追求,而具有了很多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自十八世纪末期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等欧洲国家连续爆发战争,社会动荡不安。欧洲的一些思想前卫的知识分子,对官方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不满,他们不愿意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思考到的,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进行表达,这使得诗歌由开始的叙事性走向了象征性。
十九世纪后期的音乐,以瓦格纳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标题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极端,加之战争的爆发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使得作曲家们纷纷寻求新的创作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象征主义诗歌以及社会生活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以德彪西为主的印象主义音乐应运而生。它深受象征派主义诗歌以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追求刻画情绪多过写实,重视丰富的音响效果,忽视常规的作曲手法。
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音乐在艺术追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共同之处,首先第一点就是音乐与诗意的互相融合。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诗人们对艺术形式的“音乐化”追求,使音乐和诗歌具有了一定的互融性。象征主义诗人中有很多都是精通音乐创作和鉴赏的大师,他们认为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表现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富于暗示性的,音乐中体现的这种特性,与象征主义诗歌是相同的,所以象征主义诗人们在创作时,都有意识的努力让诗歌向音乐靠拢。
这种诗歌、音乐、绘画之间的交叉应用,在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印象派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大量的运用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因素,很多音乐作品直接运用了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作题材。他们试图运用模糊、梦幻的效果,将人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在音乐上的体现便是新颖的和声进行、朦胧而又丰富的音色、灵动复杂的节奏、弱力度的大量使用以及短小的旋律动机。
另一个重要的相同点便是对于朦胧感的追求。象征主义一词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朦胧、神奇的感觉。西方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士们就认为:人的自我世界不应该是浪漫主义所着重描绘的常人的七情六欲,它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感。这种朦胧的理念,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促使诗歌具有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印象主义音乐的明显标志便是朦胧的色彩、模糊的轮廓、变化多端的气氛和难以分辨的色调变化,这些都受到了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印象主义音乐在意境上所追求的那种朦胧美,我们在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先生的一句话中便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语言不能及之处,便是音乐的开始,音乐是为无法表达的事物而写的。我希望它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这一音乐理想,显然是收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是象征主义诗歌与印象主义音乐的共同追求。
三、象征主义诗歌对德彪西创作的影响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音乐创作继承了浪漫主义以及瓦格纳的创作手法。19世纪下半叶,正值象征主义诗歌以及印象主义绘画的思潮盛行,德彪西从罗马返回巴黎之后,变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它和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交往密切,经常参加马拉美在家中举行的文艺沙龙。他发现自己在音乐创作中的见解,竟与他们极为一致。自此开始,德彪西逐渐将自己的音乐从传统的音乐创作中脱离出来,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直到19世纪末期,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风格日渐成熟。他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作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几乎已经找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以及深刻的逻辑性;也没有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朦胧的感觉、奇异的幻想因素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新奇而又复杂,在配器方面也是富有很强的色彩性,旋律中总是透着一种冷漠飘忽的意味,这些都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不具备的。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与象征主义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印象主义音乐中有很多都是选取了象征主义诗歌为创作的题材。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先生创作的作品中,有一半都是取自伟大诗人的作品。就以他的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例,这首作品就是取材于象征主义著名诗人马拉美的田园诗《牧神午后》。全诗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的梦境,诗人创造了一个梦幻与现实相融合的诗境,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诗歌。
在配器方面,德彪西重视强调器乐的色彩性,并且大量的使用了弱力度。和声方面,德彪西竭力发掘新颖的音响,使用各种和声并置进行,大量的运用不协和音,并且频繁的转换和声。他通过和声改变色彩,进而渲染气氛。为了营造出朦胧感,他通过使用全音音节式和弦,使作品的调性处于持续的模糊状态。在节奏方面,为了符合象征主义诗歌中形断神不断的特点,在音乐创作中通常采用不明确的节奏,如复拍子和复节奏。在《牧神午后前奏曲》中,德彪西先生就是运用复节拍,让节奏失去了强弱交替的性质。在旋律方面,整首作品都很少使用气息宽广舒畅的线条,多由短小的动机组成,使音乐变得模糊。
象征主义诗歌以及印象主义音乐,是时代的产物,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诗歌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灵感,音乐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诗歌的意境。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
【参考文献】
[1]查德威克.《象征主义》[M].北岳文艺出版社
[2]沈旋.《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人民音乐出版社
[3]戴维.考克斯.《德彪西的管弦乐曲》.人民音乐出版社
[4]让.巴拉凯《德彪西画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肖武雄《德彪西牧神午后主题、形象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02).